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哲学 >> 内容

中华道德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时间:2023/2/8 14:00:16 点击:

  核心提示: 价值观是人们从价值角度对国家、社会、人生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处于主导地位、最重要、最根本、最能集中反映最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的价值观。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保障社会的和谐和有序,判定事物的是非和美丑,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

    三、公德——公民赋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大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因为社会是分不同层面的,国家有国家的价值追求,公民个人也有个人的价值追求,彼此之间虽然有联系,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各个社会、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天地为准绳,要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严格遵循天地道德准则的。人有人道,即伦理,也就是周公按照天地宇宙自然秩序编订的人间礼序,简称《周礼》。自然界天地定上下之位,人间就定长幼尊卑之序;自然界分天地人三才,人间分君臣、夫妻、父子三纲: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正之生长收藏四德,人间就有东西南北仁义礼智四德,加中信为五常等等。西方一些国家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私有神圣,个人本位”;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第三层面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比如“诚实、善良、同情、负责”。我们平时在阐述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时只讲“仁义礼智信”,其实这只是强调了公民层面的价值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层面的价值观;我们讲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只讲诸如自由、民主、平等等,其实这只是强调了国家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只是没有强调罢了。任何国家的价值观都是分层次的。 

    分层次就意味着三个层面之间有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发展目标角度概括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价值目标追求的角度来说,五大建设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一个总的价值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远大目标,要求有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要求全体公民感受到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氛围后,自觉共同遵循这种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这种氛围的营造除了社会管理层的提倡外,更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也就是要落实到公民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种公民道德,四德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只有在全体公民中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每个社会成员自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个体到整体的辐射,今天“三个提倡”是从整体到个体的要求。根据《周易》八卦六爻次序是从初爻到上爻排列来看,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都是从下往上、从内到外,由基础到上层的。因此三个提倡将公民道德放在最后,是最能引起个体重视的。没有个体的主动自觉发自内心的自愿追求,一切提倡都只能是口号。因此,公民的道德自律要成为一种心理约束才能实现社会风气的良好循环,才能实现治国目标大业。

    “爱国”

    第一个公德就是爱国。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

    爱国内容包括对祖国疆土的热爱、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同胞的认同感。也就是爱国赤子经常表达的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情怀,对全体而言是一种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一面伟大的旗帜,是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爱国是民族自我认同的心理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国情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道德情感,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首先要人民具有忧患意识。“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情怀。其实,现实中每个中国人时时刻刻在关注国家的变化兴衰。每天从新闻联播中了解国家领导是否在带领国家走正道。当发现国家形象在世界上显得不够自信时,百姓心急如焚。当各种丑化中国人的谣言四起时,百姓愤恨难耐;当拜金主义横扫中国,人心思外时,百姓恨铁不成钢,对国家前途充满深深忧虑。多少民间正义之士纷纷出钱出力想尽办法救国救民。正是这份爱国心,这股爱国热才维系了中华文化几千年不断的文明发展史。

    爱国的具体要求:需要公民不仅要有爱国情感,还要有爱国智慧,要能了解基本国情,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更要有慧眼识别各种意识形态对中华文化的侵略、腐蚀和毁灭的用意。对中国本土文化要有充足的自信与底气才能抵挡这种文化侵略。还要能甄别与抵制国内的卖国行为。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爱国的第三个要求是具有为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献身的精神。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第四,空谈误事,实干兴业,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归根结底,中国人爱中国就是爱中华文化。朝代会变迁、历史会发展、时代会前行、制度会改变,但是在潮起潮落中始终不断流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也是一个国家独具特色、屹立世界的精魂所在。倘若抛弃了自身的文化,人人都是亡国之徒,丧失了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这才是最为可怕的流离失所。祖国的疆土、祖国的山水、祖国的同胞都是在中华文化血液浸染中的瑰宝。在当今世界各民族趋向大同背景下,中国人只有坚守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才能阻止人类更多地对大自然的掠夺,才能维护人类生态平衡。这就要求每个公民自发学习、掌握中华道德文化,成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立足当代,不忘过去,传承昨天,面向明天,多元文化并存而独具中国特色——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守土有责”,守文化的根基不断、守精神的土壤不灭,用我们个体的文化修养,构筑中国文化这道万里长城的绵延不绝。这就是对祖国的至爱。

    “敬业”

    业是一个平台,敬是一种态度。业,往往与事业、职业连起来用。先解释一下“事”:人与物是看得见的自然存在,人与物、人与人交集才产生“事”这个看不见的存在,这就是“天下本无事”。比如饭是物,吃饭,就是人与饭这种物的交集出现的“事”。事是动态的,没有人就不会感觉事态变化。我们说“事在人为”就是说有人才有事。静态的物体我们能够捕捉,但动态的事就难于把握,所以人类为了生存就总在寻找把握事态变化的时机与方法,总想找到一条由这件事发生的现象探寻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事物将可能发生的途径规律,以便早做应对的准备,这就是我们祖先用八卦占卜命运的由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在寻找这种途径。事是比较短暂的变化过程,当你把一件事重复连接起来做就成了业。业,汉字本义是筑墙时用来隔泥土的大板,表隔开的意思。延伸为行业、职业、事业等。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得有个谋生的手段,得劳作,在古代没有分工时候,大家种田为生,没有多少职业选择。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以后,职业间的不同要求使人们产生比较与分别。人们对自己所做之事总感叹“好苦呀”而羡慕别人的职业。一旦换了那种职业又产生厌恶心态。因此,对业一定要敬。

    朱熹解释敬字是“主一无适便是敬。”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就是生存的本事。至于我该选哪一种劳作呢?全看各人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事并没有高下区别,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就是敬业,就是恪尽职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敬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岗位,做到敬业容易。相反,条件较差、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的岗位,做到敬业就不易。人都有两面性,有恪尽职守、善良正直的一面,但是也有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虚荣伪善的一面。一个无法忠实履行自己职责的人,必定是一个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毫无定见的人,很容易在各种诱惑下,将这种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慢慢显现出来。敬字首先是人心的定力,没有贪心,不被诱惑。其次,是面对已选择的本业,既然不能不做,就以快乐心去对待,做任何事都从中寻找出趣味来。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看出事情在自己手中有变化、有进展就体会一种亲切感,成就感,从而得到快乐。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敬业,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和骄傲;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对工作过程和结果力求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每一个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不同的敬业内容,但核心要求就是要恪尽职守,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当今人心浮躁,不安于本职工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任何事都想立马获利见效。这是因为受西方“快节奏”思维影响,忽视了大自然生长规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快速求利,以逐利为坐标,没有几个能静心做自己的事,也找不到哪种是适合自己的事。《弟子规》中说“居有常,业无变”,一个家不要随意搬动,一个人不要老换职业。社会的稳定状态是百姓“安居乐业”。像如今的人流潮显示的是社会不安定,人心不安稳。真正的根源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价值取向“金钱至上”造成的。这种现象将导致社会崩溃,因此,提倡敬业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础。

作者:夏雪辉等 来源:《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zff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单位邮箱:zf@zgqfwh.com 京ICP备12034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