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政治 >> 内容

如何破解反腐程序化后官员不作为心态

时间:2023/2/8 14:00:42 点击: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高压正风反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反腐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地位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已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秩序开始向正道回归。《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高压正风反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反腐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已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秩序开始向正道回归。《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施行,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修订后的两大党规,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管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号角,是中国共产党反腐败以来法制化的伟大胜利。然而,一些党政干部抵触情绪严重,官场出现了“手上不出事就行”的心态以及“不贪不占,啥也不干”的“懒政”“庸政”“怠政”之类的“官员不作为”现象,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需要官员有所作为以适应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经济发展新形势。
    如何破解官员“不作为”心态,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必须加强党政干部的道德教育,让党政干部明确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这些概念所表达的理念。从思想源头清理几十年来的腐败根源。
    二、要认识到这种心态是反腐败程序化后克服官员心理障碍的一个必然的调整过程。一些媒体在报道此现象时,简单地将反腐败与“官员不作为”现象联系在一起,以为是反腐败造成官员们怠政。任何事物“由乱到治”中间有个短暂的空白、停顿间隙,就像我们说话有时有个卡壳阶段一样。前些年由于贪腐观念造成了许多人跟风而形成利诱歪风,但其实许多人心中并不愿,他们骂这种风气,但是自己又无力控制,只好跟风。而现在那条路走不通了,大多数官员心里很赞赏,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才处于观望、徘徊状态。也可以说“发挥自我潜能的大势”还没有成气候,大家不敢贸然前行。
    三、处于十字路口时,高层领导要分层分类地认清“官员不作为”现象的实质,先探究他们的心病,再对症下药,寻求治本之策,引导大家选择正道。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心指使的,人心是靠感化而变化的。官员不作为的成因和表现是多样的,需要分层分类区别对待。先分清楚不作为心态,《人民日报》曾刊登文章分析了五种不作为心态:
    1、没有私利可图了,觉得自己亏了,心怀不满。
    2、少数领导干部曾经给“老虎苍蝇”上过贡,现在“老虎苍蝇”进去了,不仅“投资”打了水漂,自己还岌岌可危。这批人心生怨恨,抱着消极怠工心态对抗党组织。
    3、不是真金经不起火炼的心态。以往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浮夸、谎报的“老经验老办法”经不起“三昧真火”的检验,不适用了,只好不作为慢作为了。
    4、不敢担当,追求一团和气的心态。
    5、封建老爷心态。
    前两种作为既得利益者,不肯作为,撤换就行。后面三种心态,用教育方式可以改变。
    四、树立合格的领导干部参照标准:
    网络上流传一篇值得追随的企业领导判断标准的文章,对官场也是一个借鉴。其实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企业,在万众创新、万民创业的经济建设同时,党政干部如能放下包袱,勇于担当,以此标准为镜,是可以成为一个被一方民众追随的合格的好领导的。
    怎样的领导才值得追随?十条借鉴,摘录如下:
    1、下属需要帮助时提供指导,帮助下属发展的领导
    2、行动目标明确的领导
    3、给下属犯错误机会的领导
    给下属犯错误机会的领导不以经验来判断下级的能力,而是通过发掘下属潜力,敢于让下属去尝试,在实践中培养下属的工作能力。敢于给下级犯错误的机会,就是敢于为犯错误的下级承担责任,敢于为下级担当责任,下级也会用加倍勤奋为部门做事。
    4、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的领导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热爱自己的公司和下属,有着良好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的领导,不会让下属经常处在紧张之中。他们与下级进行有效沟通,适当的调节下属的压力和情绪,能得到下属拥护和支持。
    5、有成功经验的领导
    有过多次成功经验的领导,总有他独到且成熟的成功秘诀,而且这类领导多为领导能力高强的人士,是下属学习和模仿的最佳榜样。
    6、懂得舍即是得的领导
    这类领导懂得部门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领地,把下属的利益看做部门生存的根本。只有将部门变成全体员工的快乐的家园,部门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7、懂得授权与控制的领导
    这类领导的工作方式是抓大放小,强化过程控制。
    8、公平、公正的领导
    这类领导处理事情相对比较公平、公正,在处理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兼听各方意见和建议,不听信一面之词。跟着这样的领导不用担心得到不公平的结果。
    9、心胸宽广的领导
    这类领导善于发觉下属的潜力和优点,舍得在下属的发展前途方面投资,而这恰恰就是一个领导的魅力所在。
    10、不虚伪,表里如一的领导
    这类领导信守承诺,敢作敢当,有任何问题都会在适当的场合提出,绝不会背后扎黑刀。这类领导能够做到言行一致,绝不虚伪处世,跟着这样的领导,你会受他的影响,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五、端正官对民、官员体制管理理念:
    综括十条标准,其实就在一条:执政者坚定正确的执政理念,以舍为得、因势利导、灵活机变,以轴带轮转,人民自然跟从。理念包括官对民、官场体制内两层运转体系。
    “人民”一词,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有管理者——“官”这个概念后才有民。没官没民之前都叫人。人在先,表明人作为宇宙万物的一种,本身是自然界阴阳气体相交的产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人民”这个词包含了个体的人与服从制度管理的群体两个含义。而人在前面,群体的民的理想生活状态是找到人的自在状态,回到“人”的自在状态。人的自在来自于人有自我存在、自我主宰感,即自己当家做主,主人翁状态。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两个以上的人就构成关系,三人就是众,就是团体。成为“众”就会有几个方面的牵扯关系,就需要有一个管理者。所以,“人民”一词将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包含在一起。个体的人一旦成为民,就会被很多规矩约束,就得有制度体制、就得有官员管理。
    官员对民,抱定的理念应是为百姓谋利益。少数领导干部觉得自己入了党、成了领导干部,自觉高人一等,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把人民群众当做“被统治阶级”,人民群众的事情,爱办不办。须不知为官之要在爱民如子、以身作则,只要你出发点是好的,把自己当成百姓家中的一员,你即使做得不到位,百姓自然就有包容心。现在提倡政府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官员失败、宽容不出底线的“犯错”,其实,百姓心中有标准,你真心为人民做事,人民不会苛求你的。任何机制制定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官员体制内的管理理念应该是:满足官员的安全感和调动工作积极性。官员作为民委托的管理者,首先是人,而人的基本需求是:安全感、尊严感、驱动力。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平台、一个位置来生存和展示自己。作为官员的平台就是各个职位。要职位上的人发挥其潜能,就要满足人的“安全感、尊严感、驱动力”三个基本需求。
    现在搞反了,把职位定为让人追逐的对象,给某个职位特殊的权力,人们接待的是“书记”“市长”这个职位。不管他是谁,只要是这个级别的领导来了,下面的人就毕恭毕敬,导致人们崇拜的是位子,而不是位子上的这个人。从低到高,官员们一层层的驱动力就是向上爬。所以,要设定位上与之相配的德,只有具备此德之人才可以进这个位。德的标准是什么呢?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了哪些有利于人民生存的实事。如此,人民敬重的是位上这个人的人格,人们追求的是位上的德。你没在其位,不论你现在所处有多低,只要有其德,就可以越位提拔,这样驱动力就大了。张思德只是个烧窑的士兵,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其追悼会、亲自写祭文,这种对人不对位的尊重,传递的信息力量是无穷的。
    六、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条例。让官员知底线、明规矩,在纪律的轨道上放开手脚、敢于作为。建立科学、务实、规范的政绩考核标准,以“有为有位”导向推动干部拼搏进取,从而使“劣者下、庸者让、能者上”成为新常态。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决策层给出足够重视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平台,而不是只强调服从上级布置任务、追讨责任的方式,这样才能激发潜能。把人民当做主体,让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觉得所作所为都是在为自我而奋斗,大家竞争攀比的是这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劲,焕发的创造力量是无可比拟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地之道,载而不怨;人之道,为而不争。”

作者:清风传媒编辑部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类固顶
  • 没有
  • 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zff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单位邮箱:zf@zgqfwh.com 京ICP备12034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