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宗教 >> 内容

共话宇宙起源

时间:2023/2/8 13:40:53 点击:

  核心提示:2015年1月3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主办的“比较经学会读班”在北京举行。这一期会读以“宇宙起源”为主题,与会者来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及儒家这6种宗教或文化传统。...

    2015年1月3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主办的“比较经学会读班”在北京举行。这一期会读以“宇宙起源”为主题,与会者来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及儒家这6种宗教或文化传统。与会者本着开放、包容、尊重的原则,对各大宗教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性会读。会读分3个阶段:首先,采取多种方式阅读文本;其次,对自己宗教或传统的文本作出解读,并阐述其当代意义;最后,对彼此的文本进行澄清、辩难、意义引申、异同比较、深化发展等。

 

    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游斌教授认为,此次会读的主题“宇宙起源”是每一个宗教和文明都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将各大宗教的经典文本放到一起来阅读和对话,其目的是实现各大宗教间的相互理解、建设友谊、深度学习。为达到这一目的,游斌提出经典会读的4个原则:主张对话者表明自己的信仰传统;每一个传统及其文本的特殊性应被强调;平等开放的精神;细心而宽容地聆听他人的评论,对其他宗教传统保持深度学习的态度。

 

声音:

 

中国道教学院:崔理明

 

    《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与一,混然无别。一生二,分为阴阳,也名天地。天地相交,产生中和的人,这是二生三。天地人三者相互作用,万物生成。一生二,产生了一对最大的矛盾就是有与无。《道德经》中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同出而异名,道即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在现实的具体事物中认识无差别的永恒本质——“无”;同时也要守着虚极静笃的状态,面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道教讲要通过修心修命返回到最初的道本源。这样,人返回道的逆生与道生万物的顺生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燕京神学院:陈驯

 

    我所选经文是和合本《圣经·创世纪》1-31节。关于基督教创世叙事的神学解释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上帝是何时创造宇宙万物,《圣经》中的叙事多使用这些词汇:“起初”、“太古”、“上古”、“亘古”、“古时”、“太初”等。二、在《圣经》的创世叙事中,上帝创造宇宙,有时也说成上帝创造诸天、铺张苍穹、立定“世界”等。三、基督教相信并宣称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护佑者。四、创造的语言特点是“启示-宣告”范式的,如上帝说、称、看、认为等,即“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五、对基督教的创造思想进行深刻解释的过程中,分别有东西方的两个代表人物:巴西尔、奥古斯丁,尤其是奥古斯丁的上帝“从无创造有”的理论影响深远。

 

中央民族大学:孙宝山

 

    关于宇宙的起源,《周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这是说,宇宙最初处于混沌状态,这种状态分离而产生天地,天地变化产生春、夏、秋、冬四季,宇宙的时空秩序就建立起来。圣人通过观天象、察地理,制作了八卦,再用八卦来预测宇宙秩序的变化而趋吉避凶,这样,社会秩序就建立起来,宇宙自然秩序就和社会秩序贯通起来。但缺憾是,没有讲八卦是如何衍生万物、与万物发生关联的。

 

    北宋程朱理学代表人周敦颐继承发展了这种理论,提出了以太极为最根本存在的宇宙论体系。其理论体现在《太极图说》中。用无极来描述太极的混沌无限、无形无象,太极运动而生阴阳。他的理论更加抽象化,从太极到阴阳的变化过程有了清晰的描述。周敦颐引进了“五行”,他第一次将“阴阳”与“五行”的概念统一到宇宙生成论中。人是得天地最精华之气而生,因此具有天地最根本的善性,这就过渡到了修养论。由此可见,儒家谈宇宙论是为给修养论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河南开封县朱仙镇清真寺:刘学强

 

    伊斯兰教否定宇宙自然生成。按《古兰经》第41章9-12节,安拉于六日造化天地,用两天时间创造大地,又用两天时间展开大地,然后用两天时间创造诸天。关于六日的具体内容主要源于经注,因此有一些不同的叙述。《古兰经》强调安拉创造并养育天地万物。但《古兰经》中宇宙起源的经文,结合上下文来看,并不是对宇宙形成的方法、过程或其产生、运动的规律性作科学性描述,而只是说明安拉从无造有的大能。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惟善

 

    我所选经文来自于《长阿含经》卷第六中的第二分初《小缘经》。此经描述了佛陀的两个婆罗门弟子婆罗堕和婆悉吒,他们放弃家庭和种姓成为僧侣。这两个婆罗门加入僧团后被他们自己同种姓的族群所侮辱与诬蔑。佛陀对他们解释,种姓和血统根本无法与佛法和道德实践的成就相比,来自四种姓中的任何人都可成为僧侣,证得阿罗汉果。然后,他解释了地球的起源、社会秩序的诞生及其结构(包括种姓)。佛陀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从无日月星辰、无昼夜年月的“大冥”开始,之后出现日月星象、甘泉、地味、地肥、粳米、屋舍、田地等世界万物。

 

    佛陀在印度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反对婆罗门教和四种姓说,反对创生说,反对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确切地说,佛陀不谈宇宙的起源问题,而只说“缘起论”,宇宙万物都是缘生缘灭的,有情世界在无始无终的三界六道中循环。

 

    佛陀在科学(宇宙)和社会结构的起源这两大领域中的深刻洞察,在他的那个时代的确是革命性的。在科学部分,佛陀暗示了宇宙的进化论,宇宙在生与灭中反复循环演变,没有神的主宰。他还继承了古印度的元素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所构成,是有形的物质世界。不论是属于物质的器世界,还是属于有情的精神世界,都处于生、住、异、灭的循环轮回中。在社会结构部分,佛陀主张人人平等,无论是否存在性别、外貌或生理等方面的差异。佛陀还强调,社会结构要基于公义和必要性而自愿形成,并非一些理论所说的基于神的命令。君主制也是自愿组成的,由人民选出有正义、有能力的人担任君主,这暗示了民主的概念。君主接受大米作为他整顿社会秩序的奖励,这是自愿奖励演变成税收制概念的起源。然而,佛陀指出,君主所获得的尊称不是因为他的神权而是因为他的行事正义。从人的行为层面来讲,佛教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善恶报应指的是善行得善果、恶行生恶果,而不是佛陀的赏善罚恶。由此可见,佛教的宇宙论也是和伦理思想相关联的。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乔卞云

 

    我所选经文来自于《圣经·创世记》1-5节。我的着眼点在几个词,如时间上的“起初”意味着线性的时间观,它不是循环式的。接下来描述诸天和大地来自天主的“创造”时,说明不仅时间来自天主的创造,而且空间也来自天主创造。“天主的风运行在水面上”,这是对天主进入时空的描写,表明天主教徒所信仰的神不仅仅是超验的,也是内在的。天主说要有光,光就有了,然后还有天主对创造进行评估,认为都甚好。它采用的动词如“分开”和“命名”,用的是拟人化的表达,表明天主是一个具有情感和位格的天主。天主以他的话创造,但他的看、他的命名也都属于创造行为,所以,被创造的世界是规律、和谐、动态的存在,例如昼夜的相续相生。在此,“黑暗”并非是否定的含义,如同光一样,也是被天主命名的,这是它的价值根源。这短短5节经文,就出现了创造主体:天主三一(天主、天主的风、天主的话)、天主如何创造(智慧和情感的创造)、被造物如时间、天、地、天地间、昼、夜等。每一个创造也是为下一个创造做准备。如此的创造是一恒生的创造,因创造中自我孕育着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游斌

 

    宇宙的起源是经学、哲学、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会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谈论宇宙起源时,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一、谈创造时必然要涉及到创造和时空的关系问题;二、创造包括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及其二者关系;三、在各大宗教传统中,天地的起源常常是创生和化生的统一;四、各大传统都要面对如何处理宇宙论和心性论的关系问题;五、各个宗教在解释宇宙起源时,都用到一些共同概念,如水、气、黑暗、混沌等,可见人类在最初解释宇宙起源时,善用一些模糊的、介于有形与无形间的、具有丰富解释力的概念,尤其是“气”这个概念,可能是最形象的表述。它们常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维的初级阶段,但今天反观之,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解释力、生命力,可能要比我们常说的哲学成熟阶段所用的概念,如“理念”、“存在”、“本质”等,要坚强、丰富和直指心性。(文:秦林玉、杨青松)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作者: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华道德哲学编委会(zff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单位邮箱:zf@zgqfwh.com 京ICP备12034989号